近年来,绿色职业发展迅猛,“绿领”成为就业的新风口。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制造、金融、咨询等多个行业纷纷涌现新的岗位。何为“绿色职业”,如何入行“绿色职业”,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绿色职业是以“环保、低碳、循环”等为特征,注重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治理,绿色新能源生产,废弃物回收与利用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设计规划等,“绿领”则是专注于绿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不断纵深,绿色职业的范畴不断扩大。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覆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2025年,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中,同样包含了氢燃料电池测试员、风电场叶片维修工等多个绿色职业。职业分类的发布和新兴职业的涌现,反映了绿色经济扩张下,绿色职业版图的逐渐明晰,绿领人才的发展方向更具细分化、垂直化。
随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绿领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从招聘平台的实时数据可以看出,绿色职业正从特定行业向全经济部门扩散,以往主要集中于能源、环保等行业,如今已渗透到制造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以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用于衡量和评估企业和投资项目在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经营方面的绩效)方向岗位为例,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ESG报告披露成为上市公司合规经营的关键指标,各领域ESG岗位呈现细分化趋势。制造业中,供应链ESG经理、碳足迹评估师等岗位主导供应链合规与生产低碳化;金融业里,ESG分析师、绿色金融产品经理负责可持续投资产品的筛选;科技服务业中,ESG数据分析师与平台开发岗搭建数字化管理工具,为各行业ESG转型提供支撑。
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猎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需求来看,绿色职业聚集于产业生态成熟的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凭借密集的绿色产业布局成为岗位供给核心区域,京津冀也保持稳定需求。同时,岗位正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及制造业集中的区县扩散,非一线城市绿色职业活跃度持续攀升,形成了从核心经济圈向周边辐射的分布格局。
薪资待遇方面,绿色职业因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应届生起薪优势显著。结合招聘平台数据,普通岗位应届生年薪普遍在10-18万元,ESG数据处理、储能技术等技术类岗位应届生年薪可达18-30万元。另外,应届生入职后3-5年薪资涨幅普遍高于传统行业,资深技术岗或管理岗薪资可实现翻倍增长,若有专业证书加持议价空间更大,未来职业成长潜力突出。
招聘倾向上,不同领域各有侧重的专业。制造业偏爱化工、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核心考察对绿色制造标准、双碳政策的基础认知,以及CAD绘图、碳排放核算工具的实操能力,有工厂节能减排、供应链ESG调研等实习经历者优先。清洁能源领域侧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储能材料技术等专业,看重电力系统、光伏/风电技术等基础理论,了解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者更具竞争力。环境治理领域以环境科学、生态学、给排水科学等专业为核心,要求熟悉环保法规与污染治理技术,具备水质/大气监测、生态修复方案撰写等技能,有环保项目现场执行实习经历的同学更易脱颖而出。金融咨询业聚焦金融、经济、统计等相关专业,重点考察ESG披露框架、评级体系的认知度,以及Excel、Python等基础数据分析能力,英语读写能力、券商或咨询机构实习经历,都是重要加分项。
从企业招聘偏好与绿色产业发展需求来看,相关岗位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在技术层面,不同领域的技能需求虽各有侧重,但都指向“落地实操”——清洁能源与生产制造领域需熟练掌握光伏风电等技术原理、CAD绘图技巧;环境治理领域要精通污染监测设备操作与治理方案设计;金融咨询业则需能运用Python进行ESG数据处理、搭建基础分析模型;而碳足迹核算(如ISO 14067标准)、碳排放核算工具等跨领域技能,已成为多数绿色岗位的通用门槛。
政策与标准认知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制造业的绿色制造标准、清洁能源领域的双碳政策细则,还是金融咨询业常用的ESG披露框架,都是同学们需深入理解的内容。只有清晰把握政策导向与行业标准,才能在岗位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另外,跨学科整合能力更受企业青睐。新能源工程师既要懂电力系统理论,也要具备碳管理思维;ESG分析师需融合金融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逻辑;环境治理岗位则需要在生态学基础上,理解项目落地的工程技术与政策要求。这种“专业+低碳”的复合素养,能帮助应届生更快适应岗位多维度需求。
总的来说,想要入局绿色职业的同学可遵循“知识储备+实践赋能”的行动逻辑。在知识储备阶段,理工农医类专业可选修“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交叉专业课程,夯实技术基础;文史哲经管类专业可重点学习ESG报告撰写、碳金融理论,补全政策认知短板。实践环节则需瞄准岗位需求,优先申请新能源企业研发岗、环保机构监测岗实习,参与供应链ESG调研、企业碳盘查等项目,在实战中提升方案设计与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经历也能成为简历中的亮点。
绿色职业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长期赛道,深度绑定宏观经济与产业升级。长期来看,未来这类岗位将更重视跨界融合,职业通道向细分领域深化。从业人员需持续跟进政策与技术趋势,沉淀复合能力,方能把握长期机遇。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推动绿色发展 延续绿色职业标识
3.绿色职业前景广阔
4.“绿领”职业有哪些
5.“绿色职业”带来新机遇
6.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做“绿领”?
7.城市可持续发展与ESG | 上海一周
8.证监会:上市公司ESG信披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明年起强制披露
9.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碳圈”玩家上新了